Crazyharp

竖琴


  1. 1. 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2. 2. 提问,意味着什么
  3. 3. 怎么样的提问是有价值的
    1. 3.1. 想提问?先别问
    2. 3.2. 尊重知识的问题
  4. 4. 提问的方法
    1. 4.1. 所有人都在讲的原理
    2. 4.2. 灵活的描述,不要复读
    3. 4.3. 问题之后
  5. 5. 或许你不用再提问了
  • Home
  • About
  •   

© 2025 Crazyharp

Theme Typography by Makito

Developed by Crazy_Harp

Proudly published with Hexo

学会提问

Posted at 2025-04-18 Comments -碎碎念 

本文共3.2k字,阅读需要约10分钟

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我主张,对于任何一个智力算不上缺陷的人,在他的智力发展的过程中,自主面对的部分是极其体现差距的部分,毕竟只要认真听讲,无论是谁都起码能理解老师字面意思上的内容,而更一步的基本加工,就归属于自主部分了。而在自主面对的部分里,学会提问,无疑是一项核心竞争力。如果将人放在竞争的背景中去,那么结论就会变为“学会提问,是使得一个人脱颖而出的若干核心素养中极其重要的一个”。这便是我的主张。
人获取知识,不外乎三部分:自己从环境中汲取客观事实或者知识并将其类比或者转化、与其他持有知识的人交流、被动经历的痛苦长生的教训。前两者是自主的,后者是被动的。本篇的论述便针对于第二点,然而实际上,第一点也可以转化为第二点。
学生们长时间处于被动接受的位子,善用之则渐长,久荒废则退行。所以在同一所学校的大部分学生面对差不多的被动能力的前提下,主动与否便为最大之差异。因此,想要足够愉快的度过大学,自主学习不可少。此处之学习不止指代学业,而是面向所有知识。所谓的学习能力,便是适应,统合全新信息的能力。去问一个问题,就是获取信息的尝试,简单的事却无比重要。

提问,意味着什么

无论问没问出来,当你产生一个问题时,实际上进行的是自己过往经验对全新现实的一次拟合,套公式的尝试——在这过程中寻找缺少的动力,要素等等。这些东西平时不会显性的表达出来,只有在提问的时候才会浮出水面,因此提问是一个非常好的了解自己思维方式完整与否的过程。
提问还意味着将外部知识与自己认知进行统合的意向,这是对于认知的重塑,当尝试提出疑问时,思考与自我改造就开始了,这是因为提问的最终目的,是理解其存在的合理性。或许不会接受其作为正确的事情,但是也明白有独特的产生背景与原因,而非机械的认为其“没有价值”,“还不消失”。

如果你常用“存在即合理”反驳别人,那最好问问自己到底是什么意思。

实际上有很多人对未知的事物缺乏最基本的尊重,对自己的知识水平太过于自信,以至于妄言连发,令人咋舌。有的朋友尝试纠正他们认知,但是现实是他们很晚才醒悟,直到他们亲历。过于自我核心者大多有这样的问题,理应是被纠正的,我个人而言往往一笑置之:每个人都有他自己必须要经历的苦难,我又何必区干预必然到来的事情呢。

怎么样的提问是有价值的

每一个稍有门槛的群体,内部必然流传着一些用来给不会提问的人游街示众的表情包或者聊天记录,不会提问是一件非常普遍的事情,因为提问本身需要一些逻辑思维迁移能力和主体性,这对于部分人来说或许非常困难——提问背后并不止是提问,只去提问“如何提问”最终是无功而返。

想提问?先别问

我们在讨论如何提问前,需要先明确一些共识,对于提问,这里并不讨论如何理顺思路,要怎么想那些深刻的问题——仅管我之前一直在说这个。这里最主要讨论的是一种实践论,如何向已经具备要提问的知识人的身上,请教一些知识下来,是怎么做的问题。
了解了这个背景之后,首先要做的事情就很明确了,在你提问前,最应该做的是去查资料。除非你和被提问者有写特殊关系。如果你在论坛里提了一个在顶置贴(始终显示在最上边的重要帖子)里面有大写加黑的回答的问题,那么你马上就要被笑了。
举例来说,如果你是一个“ACGN爱好者”,但是却不知道怎么下载番剧,一个“单机游戏享受者”却不会分辨正版steam,那么有一件事可能会被证实,你可能就是那个大饼套在脖子上却只吃到面前那一口的人,进而折射出你只是在吃别人喂过来的东西,你对于自己接受的东西漠不关心,你只是无比功利的对待与你对话的人和知识。这在知识的掌握者或者爱好者眼里,是非常严重的事情。如果真是这样,大家就只能猜测你是玩原神的了。

至于“玩原神玩的”这件事,则是另外的话题了,或许我以后会写……大概吧。

面对这样不会运球的篮球爱好者你会发现,一些必要知识的缺乏让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非常困难。作为一个正常的人,每天在这里一遍又一遍的回答一些对于本人理所当然的事情显然是有些令人恼火,在这里的语境下,显然我们也遇不到金牌导师,手把手的教。虽然并不排除真的有这样的人的情况。

但是这就是另一个话题了,或许我之后会写。

面对基础知识都不懂的人提出的难以忍受的愚蠢问题,有情绪波动再正常不过。正因如此,有些不具有基础知识的人在进行了解的过程中会觉得自己收到了一种小众的优越感的攻击,不排除确实有这样的人,但我更愿意主张这所谓的傲慢来自于太愚蠢的问题。
所以,在提问题之前,先去找找你要问的事情有没有人做过,有没有人问过。

虽然话这样说,但是如何去描述自己想要的东西这个技能也并非所有人出厂原装就有的,这或许是另一个话题,可能会写……我这话是不是说太多遍了。

尊重知识的问题

下面有两个提问

  1. 我听说这个方向有两条路线,直接编写或者借助现成模板,对我这个初学者来说哪一个比较好呢,我倾向于用模板。
  2. 这个方向,直接写就没用啊,模板比那个强多了。你和我讲讲。

哪个比较好?我很难保证使用直接写方法的人不去攻击说出第二种话的人,使用模板的人也不见得会心情好。
涉及到人与人的交往,代表着难以存在精确到字的准则,这也代表从无关的细节里会释放出额外的信息来影响事情发展。在这里提出一个原则,对于不清楚的内容要保持最起码的尊重,也不要带着纯粹的利益考量去提问,哪怕你问的问题就是关于钱的。在提问的语境下,提问者对于知识的态度就是回答者感受到对于自己的态度。至于为什么,你们不存在其他额外的关系不是吗。
至于你是否真的尊重知识,我我无意置喙,起码你要表现得像一点,表明我们互相尊重,还有沟通的可能。

提问的方法

或许你等不及就直接跳到这里了,但是我奉劝你回去看前文,有人真的跳到这里那真是对我所抵制之物的最好印证。

所有人都在讲的原理

如果在这个搜索引擎和AI如此发达的时代你还是没找到结论,那算是给你小子碰到稀有问题了,从现在开始,要时刻记住你自己问题的特殊性,这个意识将会指导你去领会一些老掉牙的事情。
提问在字面上需要遵守以下两点。
首先,面对他人,适当的说一些敬词。或许有人会认为求知不需要什么繁文缛节的封建糟粕,但是这里所谓的敬词,其反面是高高在上的,颐指气使的语气,语气是一种流动的概念,好坏无定形,我只是想表达好好说话这个想法而已。哪怕贤德如孔子,也要说人不知而不愠者为君子,可见容忍一无了解还态度不好的人,是一件多么艰难的事情。所以语气好一点,又不会怎么样,毕竟对话成立是建立在对有共同爱好的人的天然好感上的,义务责任在这个过程中并不存在。更何况在语义大减弱的当下,哪怕不用您请谢谢,也有很多亲切而幽默的称呼供你选择。这并不是一件艰难的事。
接着,准确的描述你的问题,因为之前说过,你的问题是特殊的。在这一部分,说实话我甚至认为没什么好说的。在任何教表达的地方都会学到表达的方式,无论是食人树,厚黑学还是论文写作指南。
我在某天在进行某件事的时候,做了一个操作/出于某种状态,发生了故障,表现为……,无论你把他叫做3W1H还是什么,总之,你需要按照可能会用到的问题要素进行阐述。然后我在进行了某些操作尝试解决但是没有,我搜过了这样那样的原因也调试过了但是还是有问题,我的设备型号是……。
这两部分讲出来,基本上就把问题描述好了:前半部分提供问题发生的因,后者则是你寻找原因的过程。后半部分并非没有用的,这是向人展示你认知范围的时候,对方如果真有意回答,会通过你做的事情去推理你可能的出错原因,排除一些可能性。也向对方证明自己的智力正常,向对方展示你是一个大脑正常的人,这很重要。在这个注意力是不可再生资源的时代,大家的精神已经足够疲惫了,没理由去应付无理的问题。

灵活的描述,不要复读

前述的技巧只是为了表明“提问需要提供可能的所有必要信息”,而并非是唯一的公式,尽管还有其他说话的方式。名字有很多,宗旨是一致的。在沟通的时候也注意相互之间的情报传递,不要反复讲同一件事,不断复读的催促是一件令人反感的事情。换言之,你需要为对方提供的信息做出起码的反应。

问题之后

解决了就说一声完成了然后道谢,对双方都好。会有人感到高兴的,哪怕你觉得无所谓。我不能也没有权利在这方面对你指指点点,道理总在想要辩论那一方的手里,我无意参与任何争论,说就是你对。我只是提个建议而已。

或许你不用再提问了

当你做得到上述事情之后,或许你的信息渠道会变得非常广阔,分析能力也足以运用了,而不需要再去找人。你可以自己找很多答案回来。提问就是这样,连带着阅读,言谈,这些事情都是相互联系的,这就是我所说的只学“如何提问”没有用的。最主要的任务是“认识自己的生活”。去多对自己问一个为什么吧。

Share 

 Previous post: 心理剧小记 Next post: Clion配置C++多库开发环境 

© 2025 Crazyharp

Theme Typography by Makito

Developed by Crazy_Harp

Proudly published with Hex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