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很想在这样的影片下面写像其他文章一样的流水帐了,因为说实话那些只是用来水字数的,主旨一言即可蔽之。只是一些为了填满空洞的无价值填充物而已。
但是我还是要写一下背景,最近少女歌剧B站限时放映了就又看了一遍。
首先,少女歌剧是我目前以来最让我流连的一步作品,里边象征主义的表现形式,丰富多元的音乐形式,广域的风格碰撞,轻车熟路的剧情节奏,充满生命力的主题,观众与创作者,表演者的哲思……这部电影把我想看的一切都融合在了一起,就像是私人定制一般。
剧场版的故事直接继承自动画,虽然人物设定上性格上略微有点差异,但是不影响他们还是那一批人。所以本质上这是一部续作,但是实际上我认为它直接看也无所谓,只需要知道一点核心设定即可,此处略去不提。
首先是开头的番茄,这是一个在片中反复出现的意向,死去的舞台少女们通过吃掉番茄重生,而长颈鹿的期望作用于演员时的化身也是一座蔬菜雕塑的样式,给了神乐光番茄,番茄算是一个复合意向,他把若干种含义复合了起来,即表示着舞台少女们的热情,也代表了对未来的信心,还是观众们的热情与期望,也就是舞台少女们的“养料”。
可供明面解读的就这么多,但是私以为有一部分原因在于番茄的红色,像是流动的血液的容器,也像是一颗心脏,但是片内没有明显的暗示,所以仅仅是我自己的想法。
实际上像这样的事情很多,观众们独立阐发了与制作人员不同但是合理自洽的见解。所以我其实认为,作者对自己作品的解释权在他的文字暴露在他人的目光下的那一刻就消失了,就算观众再怎么尊重作者的意愿,他们心中的哈姆雷特还是两个不同的样子。
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比如在片中观众的替身——长颈鹿,曾看过一篇主创访谈,他们说采用长颈鹿只是制作人的兴趣,没有特殊含义,但是这只贯穿全片的长颈鹿作为全剧中出现的第一个超现实的个体,在这样的作品基调下,人们很难不认为他有什么深意在其中。就比如我一直认为的是,长颈鹿的视角远高于身为人类的观众,代表了一种居高临下的视角,是观众们处于更高位的一种表现,长颈鹿睥睨这舞台中央的风暴,心里揣测着这一切的力量。当然,它毫无疑问的是作为观众的化身,在番剧中直接推动着故事的发展。而在剧场版中,他实际上也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化作舞台的燃料燃烧起来,化作舞台上的角色们的每一次呼吸。但是实际上这只长颈鹿超越科学,物理规则,他的出现就代表着与真实性的分道扬镳,向观众明示接下来的内容的性质。它是一个冷漠的旁观者。
长颈鹿也表明了一个观点,即观众与表演者的关系,每个观众都疯狂的渴求着,想看到更精彩的舞台,想看到更深的执念,更纠缠的羁绊,更高洁的人格,更疯狂的情感爆发,更入木三分的角色刻画。所以它们对舞台上之人投以视线,想在沙漠里渴求水,盆地里等待风,他们迫不及待地将演员的表演啃食殆尽;他们手上有着评判演员表现的权力,足以决定一个演员的形象,所以是它开启了Revue,同时,他们的期望也反作用于演员,使演员更加坚定,使迷茫的人找到动力,未来的发展由演员和观众共同铸成,这就是长颈鹿在最后化作燃料投入世界的原因。
同时,少女歌剧剧场版的名字wil(d)-screen-Baroque就是长颈鹿的第一个暗示。在剧中实际上也直言,这个故事就是观众的渴望才发生的revue,而影片上映于荧幕,画面比例既是长比例wide,也是wild,对应了同时在演员与场工的banana的第一场Revue的内容,即狂野荧幕巴洛克,这里向观众提出了一个问题,给出了一个答案,问题是:列车即将去往下一站,但是舞台呢,我们呢。一个答案是,舞台少女把舞台表演当作生命的本能,在Starlight中满足而不向前的少女们就是失去了生命的本能,所以就是死去,他们在吃掉番茄之后重获生命,也找回了生命的本能。
我尤其喜欢皆杀的Revue的音乐,在钢筋水泥,玻璃幕墙的迷宫之中,已死的少女唱着充满丛林气息的歌谣,一种强烈的冲破一切的生命力迎面而来,她尝试去唤醒沉寂在都市深处的,人们心中的野性与热血,让表演的欲望,生活的勇气,刻进生命的本能之中。这是如此浪漫的表演,也是如此动人的表达。
实际上,这样的表达也融入在这部作品的每一寸肌肤之中,比如再生赞美曲,舞台少女心得这样的曲子,都有着类似的含义。——我们是舞台少女,生来就是舞台少女。——我们就是舞台少女,尚未完成的舞台少女。如此充满希望,如此富有生命力,如此令人动容。
少女歌剧是一部相当桀骜不驯的作品,就像剧中的台词,他是行驶在“任性高速公路”上的影片,仅以剧场版来说,几个充满近乎疯狂的情绪流,丰富的暗示,大规格的音乐与信息量巨大的隐喻符号的Revue中间仅仅加一段最终revue的铺垫,观众还尚未从上一场的恍惚中醒过来,下一场revue又冲了过来,毫不讲理,甚至中间的几分钟插曲,也是到处充满含义与暗示的镜头,带着每一个有意理解故事观众的大脑向前飞驰,一刻不停。就像飞奔的浪潮,咆哮着冲过去吞噬着碰到的所有人。正如最初所说,这一切都是狂野的,野蛮的夺走你回味的时间,马上给你全新的渴望,没有回绝的机会。逼迫观众遵循着渴望故事的本能,不顾一切的把所有鲜美的珍馐尽数吞下,像一只撕咬猎物的野兽。作为一部商业电影,在大量的编剧公式中都在强调节奏的急缓的时候,它却一点都不听,可以算的上是任性。可从中得以窥到其后,创造者们的气魄。
我正是因此才热爱这部作品,一部纯粹的,自洽的,旁若无人的作品。
如此耀眼,如此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