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渴望在一个没那么严肃的环境下遇到一本严肃的恰到好处的作品,我认为阅读这样的作品是一种享受,因为这样的调性和我的性格很像。我也确实在最近遇到了一本这样的作品——《少年的深渊》。
故事开始于一个小镇,一个病弱的,原生家庭一团乱的男主角,遇到了他的原罪。
就这样的一话就足以吸引人:淡色的开头,人物在平稳的氛围中突然出格的话语,鲜明的意象和隐喻,以及作者的美型的画风,让人隐隐的看到在躲藏在平静下的疯狂。以及“原罪”小姐身上的神秘气息,让人浮想联翩。于是我继续读了下去。
实际上讲,在一段时间里他确实没有让人失望,往后的展开中,平静祥和的小镇下逐渐暴露出了社会问题,作者为所有在小镇社会阴云下的人都赋予了一个直观的外显特点——寻死。在这样的设定下,人们的渴望与恐惧会被无限的放大。比如被困在家境,身材的青梅,比如被困在过去,陷在大人的世界的老师。他们的所有负面情绪被渲染的几近溢出,在面对男主所代表的解脱面前,黑暗的情绪尽数溃堤,平地横流。并且视男主为救赎,将自己疲惫的灵魂的全部伤口交给叫做爱的,或是欲望的化身主角,爱上了他,尽管他给不了任何确实的做法。
主角就是这样的人,他天生带有一种破坏的气质,与这个头尾相扣而封闭的小镇格格不入。但是最初的主角只是个在小镇中一声不发的人,知道女主的到来。
说回通病上,正是因为他们身上的不正常,才让他们的脚离开了地面,染上了一些意识的色彩,诱导读者猜想他们背后的社会现象与现实困境。并以一种夸张的方式表现出来。让人难以抵抗。
就这样,小镇封闭的窒息中被外来的女主撕开了一个口子,包裹不变的外表下的脓疮破裂开来,脓液缓缓流出。可是偶像为何而来,作者留下了很多神秘的疑点,比如她明明是一个作家的妻子却两人分居,作家说她只要说就会做,这个为闷热的小镇带来风的人身上的疑点逐渐蔓延。
一切事情第一次出现在阳光下是两人第一次尝试自杀无果,老师默默的入局,展开了自己的故事。作者为他们设计的形象十分复杂,而老师的表现就是对充满压力的职场环境的厌倦与自己心中的少女情怀,成熟与幼稚交织的形象。在这里的老师实际上尝试救下男主,但是每一个读者都会认为,男主还是找一个痛快比较好。因此老师在这时的形象绝对算不上正面。知道青梅与男主的约定之后,读者会觉得老师的做法可能会更加合理。
这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作者功力的一种体现,在暗中引导读者去改变角色印象,通过不断的反转,揭开行为动机去诠释人物善恶,为人物塑造丰富而有层次的形象。比如总是欺负男主的人,确实对男主愧疚最深的人,比如说对男主最善良的母亲,却是最后的恶人。层层深入,让人分不出神来,可圈可点。
他们的病症所在,往往是现在社会的一些通病,尽管这是一部日本作品,但是东亚三国在文化与社会上的困境却是及其相似的,我是能够理解他们的病症的,也很赞赏作者敢于描写一些不正常的人,因为很多读者都对作品中的人保有正常的期望。希望他是一个情感得体有常识的人,但是在这样的作品里,无论是人还是动物还是物品,都是作者表达的手段罢了,这里没有洛丽塔式的详尽描写, 只有一些出格的人,他们比起一个正常的人,更像是作者手里的剑,划分出来这部作品的伦理边缘,以及要表达的边界。
随着剧情的推进,本作又一大优点又被体现出来,那就是优秀的节奏设计与到位的环境渲染。这才是真正吸引人的地方,虽然在研究的时候这里往往不是重点,但是如果你正在看的话,他确实是最方便评价的一个方面。
这部作品凭着这些优点在前一半为我带来了很多乐趣,但是后一半确是一个遗憾。在后半段中,角色们纷纷走出学校,开始揭开过去更多的密事,其中以母亲一代人的表现最为优秀,成功去除母亲身上的神秘感的同时将母亲的形象立了起来,但是其他角色则是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比如最后厌恶自己的霸凌者,诚然,作品依然保持着大胆的表现手法,但是在前文的衬托下来看,这一段的处理显得有些匆忙,更多是模式般的表达与解释。同样让人失望的还有偶像的事情,其实她的故事还有很大的潜力,但是作者却在最重要的是环节戛然而止,缺少了很关键的东西,这是作品最大问题之所在,全作最大的悬念和后半段最大的伏笔与可能性都随着匆忙的结尾草草离场,就算前边十分优秀,也让人难以忍受。
我认为衡量作品优秀与否的一个指标是他对可能性的发掘,在这部漫画里,作者深入的发掘了前半段,然后对于后半段的可能性则是草草了事,全然没有之前的气魄了,诚然其中可能有连载作品的一些商业问题在其中作祟,但是这样一部佳作最后变成了这个样子,还是未免令人唏嘘。